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
    咨询热线:15823820880

  • 新闻资讯

    NEWS

  • 联系我们

    CONTACT US

  • 电话(传真):023-62761520

  • 手机:15823820880

  • Q Q:408448322

  • 知识科普:当前主流节水灌溉技术

    作者:节水灌溉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8-08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60

    以下是一些当前主流的节水灌溉技术:

    1. 渠道防渗技术:通过在渠道外侧修建保护层或利用具有良好防渗性能的材料,减少渠道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。可采用的方法包括三合土护面防渗、砌石(卵石、块石、片石)防渗、混凝土防渗、塑料薄膜防渗(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、混凝土或石料护面)等。该技术能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.6-0.85,具有输水快、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、节省土地等优点,在我国农田灌溉中应用较普遍。

    2. 管道输水技术:利用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田间进行灌溉,减少水在明渠输送时的渗漏和蒸发损失。常用管材有混凝土管、塑料硬(软)管及金属管等。与渠道输水相比,管道输水具有输水迅速、节水、省地、增产等优点,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.95,还能节电20%-30%、省地2%-3%,使作物增产幅度达到10%。其不足之处是,该技术仅仅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,要真正实现高效用水,还需配套喷、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。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相对较快。

    3. 喷灌技术:利用管道将有压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,均匀地喷洒到田间,对作物进行灌溉。其主要优点包括:

    - 节水效果显著,水的利用率可达80%,相比地面灌溉,1立方米水可当2立方米水用;

    - 作物增产幅度大,一般可达20%-40%,原因是取消了农渠、毛渠、田间灌水沟及畦埂,增加了播种面积,且灌水均匀,有利于抢季节、保全苗,还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;

    - 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;

    - 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,增加了农民收入;

    - 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、产业化、现代化;

    - 可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。

    常用的喷灌形式有管道式、平移式、中心支轴式、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等。其中,移动管道式喷灌设备简单、操作简便、投资低,对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,适合我国国情,可用于大田作物、蔬菜等;固定管道式喷灌灌溉效率高、管理简便,适用于蔬菜、果树及经济作物,但投资较高,不利于机械化耕作;中心支轴式与平移式大型喷灌机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,适用于大型农场或规模经营程度较高的农田;卷盘式喷灌机具有机动灵活、适应大小田块、亩设备投资低等优点,有喷枪式和桁架式两种,后者雾化好、耗能低,可用于大田作物、蔬菜等;轻小型机组式喷灌机动灵活、适应性强、价格较低,常用于较小地块的抗旱喷灌。

    节水灌溉

    4. 微喷灌技术:这是一种利用塑料管道输水,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的新发展起来的微型喷灌形式。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,可增产30%以上,能改善田间小气候,还可结合施用化肥,提高肥效。适用于果树、经济作物、花卉、草坪、温室大棚等的灌溉。

    5. 滴灌技术:通过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毫米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。这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,水的利用率可达95%,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,同时可结合施肥,提高肥效一倍以上。可适用于果树、蔬菜、经济作物、温室大棚灌溉,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。根据管道固定程度,滴灌可分为固定式、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。固定式滴灌的各级管道和滴头位置在灌溉季节固定,其操作简便、省工省时,灌水效果好;半固定式滴灌的干、支管固定,毛管由人工移动;移动式滴灌的干、支、毛管均由人工移动,设备简单,较半固定式滴灌节省投资。不过,该技术的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,因此对水源的过滤处理要求较为严格。

    6. 覆膜灌技术:是用地膜覆盖田间地垄沟底部,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,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中的灌溉方式。采用膜上灌,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,节水显著,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,还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。在干旱地区,也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,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,称作膜下灌,这种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,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,节水增产效果更好。



    友情链接

    咨询电话:023-62761520     158-2382-0880     QQ:408448322

    地址:重庆市南岸区涂山路466号

    Copyright © 2024 重庆润普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 版权所有

    网站备案:渝ICP备16013165号-3

    展开